

一月拿到UCI-CS,驚喜來自精心的準備
Wu, Y. 國立大學電機系 GPA 3.5/4.0 T 101 G322
Admission: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-Irvine MS in Computer Science
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M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
Columbia University M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
Stony Brook University—SUNY MS in Computer Science
Texas A&M University MS in Computer Science
顧問的話:
Wu同學是一個行動派,做起事來非常有效率,初談的時候就覺得他在大學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,只是沒有找到一個好的邏輯幫這些事情串聯起來。其實很多同學都是這樣,做的時候憑個人感覺和喜好去做,但是鮮少有階段性的總結和展望。這樣也沒有不好,至少回想起來,真的可以滿滿的寫兩大頁履歷表。
申請研究所是一個很好的階段性的總結,梳理大學這幾年做過什麼,將來自己想要做什麼,過去和未來之間的聯繫點在哪裡。很多同學拿著很漂亮的成績單,很高的考試成績出現在我面前,可是對自己將來想要做什麼只能說出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,又或者說什麼都可以,只要學校夠好就可以了(相信我,這種說法太常見了!)
大多數時候我扮演的角色就是提供一些可能的捷徑,強迫同學在短時間之內找準自己方向,讓他們盡可能追趕上那些已經從小立志,並且為之努力的學生。可是天下哪有那麼多的捷徑可以走,輕貓淡寫的幾句話背後可能是無數個夜晚的挑燈夜戰,而且這樣的努力不一定都會以量化的成果出現,更不一定是短時間能看出結果的。
我不會因為這個可能性低而拒絕學生的委託,因為每個學生的起跑點和加速度都是不一樣的。Wu同學的例子很好的告訴我們,找準方向用對方法再努力,事倍功半。在1月這麼早拿到錄取當下簡直不可置信,而其他陸陸續續來的錄取也證明這並不只是運氣好而已。


